- 周孟亮;陆妍;
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产物,提升金融包容性的同时丰富了居民家庭投资选择。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缓解居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科技能显著缓解居民家庭金融脆弱性,对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居民家庭和低收入居民家庭而言,这种缓解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还有助于提升金融素养、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缓解信贷约束,进而缓解居民家庭金融脆弱性。基于此,为提升居民家庭的金融风险应对能力,应进一步促进并规范金融科技发展,创造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优良条件;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契合家庭财务规划;普及和加强金融教育,提升家庭金融素养与风险认知。
2025年02期 v.23;No.126 2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崔宝玉;陈璐璐;
提升农户生计韧性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生计韧性分析框架,分析合作社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合作社能显著提升农户生计韧性;合作社提升农户生计韧性的溢出效应不会随着合作社数量增加而增强,但会随着质量提升而增进;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民主参与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增强农户生计韧性;对于纯农业型农户、东部地区以及山区村庄,合作社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效应更明显。基于此,应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监督机制,提升合作社影响力和发展质量;协调地区资源,统筹经济社会效益,并优化民主参与路径,增强弱势农户生计韧性。
2025年02期 v.23;No.126 3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凤;李浩;田泽;李孝忠;
实现农户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转变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产业组织是助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实施的关键主体。基于462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探讨了农业产业组织参与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组织参与能够有效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实施。感知价值在农业产业组织参与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农业产业组织参与对不同特征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具有“扶弱”特征,即其对小规模农户以及农业生产精力投入相对有限的兼业农户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应发挥农业产业组织带动作用,重视感知价值的内在驱动,并关注农业产业组织参与在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方面的“扶弱”效应,与政府作用形成配合,进而有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025年02期 v.23;No.126 5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杜国明;李升生;卢汇川;
为推动农户落实耕地轮作政策、健全我国耕地轮作制度,文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深入探讨了农户在耕地轮作决策中的前因条件及组态路径。研究表明,农户轮作行为受多因素叠加形成的复合效应影响,主要可归纳为三种路径类型,即“耕地资源+思想认识驱动型”“人力资源+思想认识驱动型”以及“双重资源+技能提升引领型”。上述路径与农户生计特征密切相关,不同类型农户在轮作路径选择上差异显著。此外,对轮作政策的理解、生态保护意识以及技术培训是增强轮作采纳意愿的关键激励因素。基于此,提出分层协同策略:针对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通过智能设备与服务补贴以及合理规划提升轮作效率;针对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与社会化服务降低轮作参与门槛;针对农业生产合作社选拔骨干参与人才培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需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差异化配置补贴、信贷与基础设施资源,深化政策宣导的靶向性与实操性,最终形成农业生产提质、农户增收与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共赢格局。
2025年02期 v.23;No.126 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