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怀宇;武芳芳;吴玲;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核心在于提高农民职业化水平。然而现阶段农民普遍面临“低技能锁定”困境,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民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释放,产业富民效应发挥不足。因此迫切需要重构农民职业技能学习的新路径,立足实践共同体理论,划分出以技能熟练为目标的深耕型实践共同体和以技能交流为目标的交流型实践共同体,以及二者协同形成的融合型实践共同体。通过对黑龙江赫哲族鱼皮技艺、山西永济三产融合发展和贵州湄潭“茶业双导师制”等典型案例的剖析,证明实践共同体为破解农民“低技能锁定”、培育复合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有效路径。研究表明,重构农民职业化路径的关键在于:优化内部学习机制以夯实技艺根基,搭建外部协作网络以引入跨界创新资源,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构建贯通产销的服务社群与即时响应的技术平台。这一整合性体系旨在为培育复合型职业农民提供路径,全面激发县域富民产业的内生动力与组织韧性。
2025年05期 v.23;No.129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永强;赵佶旺;
非认知能力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农村青年所面临的数字鸿沟可能对其非认知能力发展造成隐性阻碍。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基于大五人格模型全面考察数字鸿沟对农村青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鸿沟对农村青年非认知能力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再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青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亲和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外向性四个维度;数字鸿沟对农村青年的亲和性、情绪稳定性的影响存在性别异质性,对除尽责性以外的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在个体是否获得高等教育上存在组间异质性;数字鸿沟通过抑制农村青年的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其非认知能力。基于此,应继续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与教育,提升农村青年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实证结果揭示了数字鸿沟对农村青年非认知能力的多维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精准制定农村数字素养提升政策、促进城乡人才均衡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与理论支撑。
2025年05期 v.23;No.129 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国巍;潘奕男;
随着全球商业竞争的加剧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文章使用ProdLDA主题模型,对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不同数据源(年报、新闻媒体和顺丰评论)中的供应链管理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成功识别出顺丰控股在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一体化、国际化布局、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运输等方面的关键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分析,揭示顺丰在供应链管理中,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应用、国际市场扩展、后勤保障、金融管理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地明确了顺丰控股自身、物流行业及产业生态层面的供应链优化方向;同时为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场景化落地、细分场景解决方案等实操建议,为中小物流企业及全行业提供升级供应链的思考,推动产业生态协同。
2025年05期 v.23;No.129 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