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书婧;
资本下乡所遭遇的社会困境及其化解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外来资本需克服“外生性”特征带来的冲突与反抗,而返乡资本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阻碍。以返乡企业家的遭遇为切入点,可以在情感与经济双重视角下,构建“相对剥夺—嫉妒情绪—隐性阻力”的分析框架,揭示资本下乡困境的多维根源及其化解策略。研究发现,返乡资本在获利过程中激发了村民的相对剥夺感与嫉妒情绪,进而转化为拒绝合作、关系疏离与流言蜚语等隐性阻力,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困境,返乡资本通过“低调”“分享”“为人”等策略,在缓解情感冲突的同时调整经济利益分配,从而推动自身与村庄社会的协同发展。
2025年04期 v.23;No.128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豪豪;饶静;
乡村治理术往往依附治理行为而存在。乡村社会的利益、人情等关系网以及实际的治理环境,使村干部行动带有乡土技巧倾向性,上级政府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要求、政绩获取需要,通过压力传导链条传导至乡村一级,引导和型塑着乡村治理的行动逻辑,促成了乡村治理术的生成。村委会借助资源整合与多级协同机制来化解治理阻力、凝聚治理合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治理动员为乡村治理术实施创造外部环境,从而实现村级治理目标。乡村治理术对沟通效能、信任关系、村民主体性、治理透明度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关键治理维度具有潜在影响,但作为乡村治理的“双刃剑”,其运用应重点关注农民的利益,最大程度发挥“涓流效应”的作用,以此推进治理术的“升格”。
2025年04期 v.23;No.128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熊春林;游翊郡;刘芬;
村务数字化管理作为乡村数字治理的核心议题,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转型与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的重要抓手。依据我国31个省份的实践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方法,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探讨数字设施、财政支撑、政策规划、数字政务、基层治理、村民自治、村民素养等因素对村务数字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的联动作用及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村务数字化管理高质量发展依赖多因素协同,单一因素不构成必要条件;存在数字素养驱动型、政策—素养双驱型、设施—政策双驱型、政务—治理—自治驱动型、全要素驱动型五类路径;东部地区以数字设施水平、村民数字素养为核心,非东部地区以政策支持为突破,形成区域差异化路径。对此,各地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分类综合施策,促进相关条件要素有效联动,以此推动村务数字化管理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23;No.128 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