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美丽黑龙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黑龙江的理论与实践

    黄承梁;于冰;刘玉莹;

    美丽黑龙江建设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黑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科学论断、战略理念,要求黑龙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相关文献,概括总结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实践经验,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森林康养产业释放生态溢出效应,保护黑土资源筑牢农业发展环境安全,深挖冰雪资源价值,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精神品质等对策建议,不断开创美丽黑龙江建设新篇章。

    2025年03期 v.23;No.12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学研究

  • 网络谣言刑事治理中平台责任扩张的反思与纠偏

    王闻;

    网络谣言刑事治理中存在平台责任扩张趋势,使平台陷入能力不足、权力膨胀以及权利受损的困境。以个人责任为重点的传统网络谣言治理模式存在局限性,为契合网络谣言现代治理需要,应当肯定平台的责任主体地位。在网络谣言传播场域中,平台通过主导场域内资本竞争、构建信息茧房影响用户惯习的方式控制网络信息流动。立足于平台技术特点及其在网络谣言传播场域中的相对位置,兼顾互联网创新发展以及公民言论自由保护,平台应当履行事前中立义务与事后配合执法义务。在平台不履行事前中立义务的场合,需要从其传播行为、危害结果类型以及主观罪过等方面划定其刑事责任边界。在平台不履行事后配合执法义务的场合,应依据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认定其刑事责任。

    2025年03期 v.23;No.127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治理研究

  • 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空间—生活”机理

    管其平;

    过渡型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痛点。立足空间社会理论和生活世界理论的互嵌逻辑,搭建“空间—生活”阐释框架,为理解过渡型社区治理提供新思路。从“空间—生活”分离维度来看,过渡型社区治理困境表现为:物理空间失衡、模糊公共生活;社会空间撕裂、瓦解信任生活;精神空间紊乱、埋没情感生活;数字空间脱域、催生秒抛生活;秩序空间混乱、扰乱秩序生活。从“空间—生活”融合维度来看,过渡型社区善治需:平衡物理空间、塑造公共生活;延续社会空间、复归熟人生活;丰富精神空间、培养情感生活;完善数字空间、再造数字生活;重建秩序空间,维护秩序生活。“空间—生活”机理的最终指向是通过空间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互构耦合,建构有温度、有情怀,并能激活居民主体能力的过渡型社区治理新范式。

    2025年03期 v.23;No.127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技创新与绿色经济研究

  •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现状、制约因素及路径

    陈洁;车卉淳;张龙;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根本路径。文章基于当前世界农业格局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剖析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其滞后的深层原因。从国际视角来看,基因技术、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等深入应用,农业强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呈加速态势;从国内视角来看,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建立技术自主研发体系,但机械技术、数字化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等相较发达国家仍差距较大,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畅和供需不匹配等。因此,应瞄准前沿制定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规划、创设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支持政策、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培育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充足动力。

    2025年03期 v.23;No.127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色供应链效率、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三元耦合机制:实证研究与政策方向

    孙梦迪;

    绿色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对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是影响绿色供应链效率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潜在的耦合关系。通过指标筛选,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基于2002—2023年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绿色供应链效率、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三元耦合关系予以验证:2002—2023年,绿色供应链效率—经济发展子系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子系统与绿色供应链效率—技术创新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绿色供应链效率—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最快,从2002年的0.31达到2023年的0.83;绿色供应链效率—技术创新子系统在2002年处于基本协调(0.43)状态,2023年接近极度协调状态(0.78);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子系统从2002年的0.57发展至2023年的0.81,进入到良好协调状态。绿色供应链效率—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23年达到0.89接近优质协调,说明整个系统已经进入稳定协调发展阶段。因此,应强化绿色供应链建设的政策引导、完善高校学科建设以培养绿色供应链管理人才、注重绿色供应链专利保护以及加强区域协调与产业融合等,以促进绿色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3期 v.23;No.127 3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管理

  • 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政策对农地租金的影响机制及政策优化研究——以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为例

    武舜臣;陈昱含;储怡菲;

    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政策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助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的同时,也会改变农地市场主体的农地需求,引发农地租金变化。文章以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微观调查中有农地转入行为的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考察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政策对农地租金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显著推动试点县的农地租金上涨,且成效因补贴策略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而言,相较于直接补贴被服务主体(即需方补贴),直接补贴提供服务主体(即供方补贴)的策略对农地租金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通过进一步探讨农地调整与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政策与农地租金上涨关系产生影响,发现可回应集体成员农地诉求的农地调整能缓解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对租金上涨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应提升政策评估的全面性,充分讨论政策成效的环境异质性,推广可落地的政策设计,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

    2025年03期 v.23;No.127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郝晓燕;

    粮食产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其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文章采用理论归纳与政策分析方法,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商品二因素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视角出发,结合新结构经济学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并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基本框架。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在要素结构、科技创新、产业链条、外部环境与制度支持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面临基础薄弱、效益偏低、技术落后与政策协同不足等多重挑战。提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收储调控能力以及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等五项政策建议,旨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2025年03期 v.23;No.127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协调发展的实践成效、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H市的案例研究

    李泽;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互补互促、互利共生的耦合关系,两者协调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文章以湖南省H市为案例,运用实地调研与政策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协调发展的实践成效与行动困境。研究发现,H市在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及两者协调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却也面临着城镇化程度不高、乡村振兴效能不足及两者协调发展受限等现实困境。因此,要推动H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协调发展,应破除制度壁垒与激发资源要素活力,发挥县域优势与增强城乡联动效能,强化乡村建设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挖掘农业潜力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强化顶层设计与提高政策协同效能。

    2025年03期 v.23;No.127 7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据要素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现实问题与对策建议

    李民;戴永务;张夏恒;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农业生产力的革新和未来发展方向,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从生成逻辑上看,数据要素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技术创新的应然结果、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数据要素在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面临农业劳动者数字技能不足、农业劳动资料数据化水平有限、农业劳动对象特殊和作用条件束缚等问题,限制了数据要素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潜力释放。为此,应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资料智能迭代、拓展劳动对象边界、塑造新质环境,扫除数据要素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障碍,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025年03期 v.23;No.127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维度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张维刚;程旭琦;

    农业数字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数据化、智能化、网络化、高效化等维度构建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4—2022年我国30个省份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统计期内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东部地区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且区域间差距有进一步增大趋势。基于农业数字化发展的需求,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深化数字技术与农业的融合以及强化政策扶持等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v.23;No.127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